很多用户关心CCD产品是否制冷,而没有关心过制冷的作用是什么。部分厂家就在这个地方大做文章,在产品上简单的加一个半导体制冷模组便号称研发出了“制冷”CCD,其实,这种所谓的“制冷”CCD并没有达到“制冷”所要实现的目的。 制冷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带走CCD在工作时产生的过多热量,从而降低图像的热噪声,使图像的画质保持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上。严格意义上说,国产冷CCD都还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制冷”产品。一些厂家盲目的推出“制冷”产品,大肆炒作“制冷”概念,实际上是对尚不成熟的显微成像市场的又一次严重的伤害。 “制冷”CCD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首先要引入制冷模组,这就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物理效应,低温结露问题就是其中一个,为了抑制噪声,必须要有足够的制冷功率,制冷量大了,就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附着在被制冷的器件周围,尤其是电子部分,氧化、短路是见的故障因素。另外制冷电路本身的高频干扰对CCD处理电路的影响以及热交换问题,都需要很精密的设计和加工能力。所以真空隔术、电磁屏蔽技术、快速热交换技术都成了实现“制冷”CCD的技术难点。 但是大部分尚不具备克服这些技术难题的厂家却“另辟蹊径”,轻易的绕过了这些技术瓶颈,办法就是,降低制冷功率,使制冷量不足以产生结露,然后虚标参数。这样,产品既能正常工作,又拥有了“制冷”功能,实际上是将“制冷”做成了“散热”或者是“耗电”。因为这种级别的制冷效果对于CCD噪音抑制方面的作用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制冷电路引入的干扰噪声更有可能超过了其制冷所能降低的噪音数量。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显示,此类的“制冷”相机在打开制冷模式和关闭制冷模式,图像噪声统计数据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我们强烈推荐用户还是酌情选择奥林巴斯、尼康、耶拿等进口CCD,国产的制冷CCD尚未成熟。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