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 |
国产 |
工作环境 |
-20°C~+55°C℃ |
加工定制 |
否 |
外形尺寸 |
168*54mm |
应用范围 |
能源管理系统 |
储能EMS系统 储能协调控制器是一种适用于储能一体柜(箱)的 EMS 装置,用于对储能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控制。
一、储能EMS系统 储能协调控制器在储能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量管理:监控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充放电功率等参数,根据预设的策略和外部指令,合理分配储能系统与电网或其他能源之间的能量流动。例如,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将多余电能储存起来;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控制储能系统放电,向电网注入电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功率调节:快速响应电网或负载的功率变化需求,精确调节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当电网出现功率波动或负载突然变化时,储能协调控制模块能够迅速调整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使电网功率保持平衡,减少功率波动对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影响。
电池管理:对储能电池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包括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监测。通过合理的充放电控制,避免电池过充、过放,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确保电池运行在安全的工作范围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协调与优化:协调储能系统中不同组件之间的工作,如电池组、变流器、充电机等,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此外,还可以与其他能源系统(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等)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多能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运行,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故障诊断与保护:实时监测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当电池出现过温、过压、短路等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回路,防止故障扩大,同时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通知运维人员进行处理,保障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信与监控:具备通信功能,能够与上级监控系统或其他相关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将储能系统的运行参数、状态信息等上传至监控中心,同时接收监控中心的指令,实现对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此外,还可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智能化的分布式能源管理和协同控制。
二、产品介绍
ANet-ESCU储能EMS系统 储能柜能量协调控制单元是一种适用于储能一体柜(箱)的 EMS 装置,可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本体,快速对接市面上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逆变器(PCS)、电量计量、动力环境、消防储能柜内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其具备监视控制、能量协调、联动保护、经济优化增效等功能。
装置通过对电源、储能、用能、环控等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对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实现储能系统电能调度*优控制,优化储能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储能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数据采集:支持串口、以太网等方式,只需配置即可兼容支持标准规约的各类设备;
基础运维:多协议多接口数据采集与云边协同(结合安科瑞储能运维云平台进行远程运维)、OTA 升级、就地/远程切换、本地人机交互(选配);
边缘计算:灵活的报警阈值设置、主动上传报警信息、数据合并计算、逻辑控制、断点续传、数据加密、4G 路由;
系统安全:基于不可信模型设计的用户权限,防止非法用户侵入;基于数据加密与数据安全验证技术,采用数据标定与防篡改机制,实现数据固证和可追溯;
运行安全:采集分析包括电池、温控及消防在内的全站信号与测量数据,实现运行安全预警预测;
能量调度:计划曲线、削峰填谷、防逆流、最大需量控制,并支持策略定制。
配置参数


储能EMS综合能源运维平台组网架构
能量调度


实现储能EMS系统 储能协调控制器与其他能源系统的协同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通信机制、制定协同控制策略、进行系统集成与优化等。以下是具体的实现方式:
建立通信连接
通信协议选择: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如 Modbus、OPC、IEC 61850 等,确保储能协调控制模块与其他能源系统(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网调度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等)之间能够进行准确、快速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不同的能源系统可能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配和转换。
通信网络搭建:搭建可靠的通信网络,如以太网、光纤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如 4G/5G、LoRa 等),将各个能源系统连接起来。对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可能需要采用混合通信方式,以满足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
数据交互与共享
实时数据采集:通过通信网络,实时采集其他能源系统的运行数据,如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出力、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负载的功率需求等,以及储能系统自身的状态数据,如电池的荷电状态、充放电功率等。这些数据是实现协同工作的基础。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功率变化趋势、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等。通过数据分析,为协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将各个能源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共享,使储能协调控制模块能够获取到全面的系统信息,同时也为其他能源系统提供储能系统的相关数据,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制定协同控制策略
基于功率平衡的控制策略:根据电网的功率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功率,实时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以维持电网的功率平衡。例如,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大于负载需求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吸收多余的电能;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小于负载需求时,控制储能系统放电,补充不足的功率。
基于能量优化的控制策略:考虑整个能源系统的能量优化,根据不同能源的成本、效率等因素,制定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计划。例如,在电价较低时,控制储能系统充电,在电价较高时,控制储能系统放电,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基于电网稳定性的控制策略:当电网出现电压波动、频率异常等稳定性问题时,储能协调控制模块根据电网的运行状态,快速调整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无功补偿或有功功率调节,以维持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稳定。
与其他能源系统的配合策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配合,根据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性,如太阳能的光照强度、风能的风速变化等,提前调整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平滑可再生能源的功率波动。与柴油发电机组等备用电源配合,在电网故障或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足时,合理安排储能系统和柴油发电机组的出力,确保负载的可靠供电。
系统集成与优化
设备选型与配置:在设计能源系统时,根据系统的整体需求和协同工作的要求,合理选择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变流器等设备的类型和容量,并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协同效果。
控制系统集成:将储能协调控制模块与其他能源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统一的监控和管理。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可以对整个能源系统进行全局优化和协调控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系统仿真与优化:在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利用仿真软件对能源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不同协同控制策略下系统的运行性能,通过仿真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实现储能系统与其他能源系统的最佳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