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网 使用手册】质谱仪在现今科研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运用,而质谱仪具体有哪些扫描模式以及每种扫描模式有什么不同。常见质谱仪的扫描模式有全扫描(Full Scan)、选择离子扫描(SIM)、子离子扫描(Product Scan)、母离子扫描(Precursor Scan)、中性碎片丢失扫描(Neutral Loss)和多反应扫描(MRM)等。 1.全扫描(Full Scan):这一扫描模式一般用于未知化合物定性分析。扫描的质量范围覆盖被测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得到的是化合物的全谱,可以进行谱库检索。 2.单粒子检测扫描(SIM):这一扫描模式主要用于化合物检测和复杂混合物中杂质的定量分析。这一扫描模式不是连续扫描某一质量范围,而是跳跃式地扫描某几个选定的质量,得到的不是化合物的全谱。 3.子离子检测扫描(Product Scan):这一扫描检测模式主要用于化合物结构分析。利用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选择某一质量的母离子进入碰撞室,与碰撞室内的碰撞气体发生碰撞诱导裂解,另一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全扫描,得到的所有碎片离子都是由选定的母离子产生的子离子。 4.母离子检测扫描(Precursor Scan):这一扫描检测模式主要用于同系物分析。质量分析器选择母离子进入碰撞室,与碰撞室内的碰撞气体发生碰撞诱导裂解,另一个质量分析器固定扫描电压,只选择某一特征离子质量扫描,该特征离子是由所选择的母离子产生的,由此得到所有能产生该子离子的母离子质谱。 5.中性碎片丢失检测扫描(Neutral Loss):这一检测扫描模式主要用于中性碎片分析。质量分析器选择所有离子进入碰撞室,与碰撞室内的碰撞气体发生碰撞诱导裂解,第二个质量分析器以与前者固定质量差联动扫描,检测丢失该固定质量中性碎片的离子对,得到中性碎片质谱。即质量分析器扫描产生中性丢失的母离子,另一个质量分析器扫描丢失了中性碎片的子离子。 6.多反应检测扫描(MRM):这一检测扫描模式主要用于化合物定量分析。质量分析器选择一个或多个特征离子进入碰撞室,与碰撞室内的碰撞气体发生碰撞诱导裂解,另一个质量分析器进行选择离子扫描,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离子才能被检测到。 以上是常见质谱仪的扫描模式,归纳也许不够全面,欢迎补充。 质谱仪中的离子源怎么清洗?
1、降低接口温度、离子源温度、四极杆温度(以四极杆质谱仪为例),关闭质谱仪电源。 2、打开卸压阀,缓慢卸压到常压。 3、打开离子源舱门(此步骤开始佩带口罩以及不掉毛手套)。 4、使用专用工具按照拆卸步骤将离子源整体取出放置在的清洗台面。 5、使用专用工具将离子源各部件一一拆开,分类整齐放置在清洗台面,不需要抛光打磨的部件(如加热快、绝缘体等)分开放置。(此后可脱掉手套) 6、将一定量的专用氧化铝粉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甲醇,刚好覆盖为好。 7、使用专用棉签蘸上湿润的氧化铝粉轻轻打磨推斥极、离子源体、透镜等金属部件,直至光亮为止,注意不要过于用力造成部件表面出现明显划痕。 8、可先使用自来水冲洗打磨部件,再使用甲醇将氧化铝粉充分冲洗干净。 9、将离子源所有部件(除了灯丝、加热电缆等外)放置于适当烧杯中,加入甲醇盖过,超声5~10分钟。 10、超声后换一个烧杯放置部件,然后在烘箱中70度烘烤30分钟,待干燥后冷却至室温。 11、(佩带洁净不起毛手套)将干燥并冷却后的部件放置到一块新的洁净无纺布上面,分类放置。 12、使用专用工具将各部将一一组装起来。 13、将组装好的离子源安装到质谱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