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01AR BES 516-324-G-EO-C-PU-05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 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电子信息产业是在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差不多每三年就更新一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电子工业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电子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对 事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进了*指挥系统。 次世界大战以来,无线电通信成为 事通信的基本手段,被称作 队的"神经"系统。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由通信、雷达、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组成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通信、侦察和情报处理手段,大大提高了 队指挥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效能。改进了 装备系统。
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 的威力和命中精度;电子器件成了现代 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技术是 、 事卫星及其他高技术 装备制导和控制的核心,无论是战略 ,还是战术 ,其性能高低都同电子技术有密切关系。使电子战发展成为独立的*手段。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等形式的电子对抗,电子信息产业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重要。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快报数据),比上年增长28.5%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及税金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0、0.9和9.9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中的 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85044亿元,同比增长12.6%。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和823.1亿块,同比增长4.3%、10.5%、4.8%和14.4%;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 的位置。
依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注释(2005-2006)》,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德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在世界电子市场上曾与******争霸,称雄一时。早在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当时,德国的电子技术尤其在理论方面居 地位。在工业方面,德国拥有欧洲 的通信设备企业·西门子·哈斯克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重要电气垄断企业。它们创建于上一世纪中期或后期, 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不少技术成就,为德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0年代初,它们瓜分了国内市场,垄断了德国电气设备的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 设备。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门子公司曾大量制造飞机、潜艇、 用的电气设备和发射装置。这时的电子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战争 的。随着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德国电子工业也遭到严重破坏。BES01AR BES 516-324-G-EO-C-PU-05
战后,民用电子工业的发展,为 电工技术及 电子产品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联邦德国 电子工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曾被禁止研究和生产 电子产品,只能发展民用电子产品。但是在******的扶植下,随着联邦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设施迅速恢复和重建;损失巨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如西门子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其资本日益集中,业务逐渐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它们控制了联邦德国电子信息产业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到1950年,整个联邦德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比战前的1936年增长了两倍。50年代,联邦德国电子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20.3%,在制造业中仅次于造船业(21.7%)。1956年后,随着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联邦国防 的建立,成立了一些 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机构,开始了 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工作。例如,1957年1月在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研究协会范围内建立了高频物理研究所,1963年建立了无线电和数学研究所,1967年建立了人机工程学研究所,1974年建立了数据处理和模型识别研究所以及光学研究所等。这些机构在 电子技术各 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整合市场和企业资源,建立关键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中国国内企业应抓住中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建设的时机,依托国内市场建立自主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加大对核心元器件和软件、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力度,争取在关键技术和重大标准方面实现突破。二、推动融合发展,打造大产业链条。中国应抓住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的新机遇,形成一批上千亿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单纯靠规模扩张已经难以为继,如:中国国的彩电行业,再扩大规模难度已经很大,今后应该转向速度与效益并重,推动产业向创新型和效益型的转变。三、整合区域资源,高起点推动东中西部互动发展。应该依托中西部资源优势和信息化应用状况,以软件、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等高技术、低污染行业为切入点。同时利用周边国家资源,发展加工贸易,推动中国的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四、促进生态流程整合,建立产业生态设计、评估和管理体系。建立产业生态参数数据库,研究产业生态评估模型,开展重点产品生态参数课题研究。五、建立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产业基地。NI10-M18-LIU中国*与中国开发银行和深圳市签订合作备忘录,2009年的5年投入800亿元,重点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中国2009年今后还将在条件成熟地区大力发展中国 产业基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