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之一,通过遥感遥测技术获取血吸虫病疫区地面植被信息,为螺情监测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0)。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聚类分析,可以辨别、提取出适宜钉螺孳生的植被区域(11)。将遥感数据以“穗帽变换”植被指数分析后,可以得到钉螺孳生地分布和钉螺空间扩散二个空间模型,并且在遥感图像中可直接正确地测算出钉螺孳生面积数和钉螺扩散潜在面积数(12) 。此外, 对NDVI遥感图像与钉螺分布指数图、温度分布图、高程分布图等资料的的空间分析、重叠分析研究提示,准确、快速地利用遥感资料来预测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和强度具有应用前景〔13)。遥感图像的植被指数分析在我国流行病学领域的应用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开展,植被指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目前对低温等离子体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是粒子非弹性碰撞的结果(4)。低温等离子体内部富含电子、离子、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其中高能电子与气体分子(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将能量转换成基态分子(原子)的内能,发生激发、离解和电离等一系列过程,使气体处于活化状态。一方面打开了气体分子键,生成一些单原子分子和固体微粒,另一方面,又产生OH、H2O2等自由基和氧化性*的03,在这一过程中高能电子起决定性作用,离子的热运动只有负作用(5)。常压下.气体放电产生的高度非平衡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数万度)远高于气体温度(室温100℃左右)。在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能发生各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主要决定于电子的平均能量、电子密度、气体温度、有害气体分子浓度和共存的其它气体成分。这为一些需要很大活化能的反应如大气中难降解污染的去除提供了理想途径。另外也可以对低浓度、高流速、大风量的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含硫类污染物等工业废气进行处理。
等离子体是和固态、液态、气态处于同一层次的物质第四态。低温等离子体富含电子、离子、自由基和激发态分子,电子与离子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使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或速度很难的化学反应变得十分迅速。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研究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而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性问题,研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或者是采用新方法使其转化为无害物,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低温等离子体污染物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具有流程短、效率低、能耗低、使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用其作为各类环境污染物的处理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热门研究之一。目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废气处理、汽车尾气处理、废水处理、臭氧的合成等环境工程方面已获得日益广泛应用。
低温等离子体存在的问题
由于低温等离子体是由多种粒子组成的复杂体系,其内部及等离子体与固体表面存在多种物理化学过程,而且易于受各种外场与自生场(电场、磁场、电磁场、光场)的影响(2),受加工工艺有关的因素多,参数范围大,过程复杂,因而大多数过程的机理图象还不够清晰、完整,难以确定用以在线性反馈控制的内部参量,导致一些非线性变化及由于不稳定性造成的重复性差的问题〔15)。
展望低温等离子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与其它方法如高温焚化法、催化燃烧法及活性炭吸附法,比较起来更具高效性以及较低的能耗,在环保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