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智能改善生活 浅谈智慧农机未来蓝图

仪表深度 2020年03月19日 08:31:25来源:仪表网 41128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着重依靠农业的发展。全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达到2.69亿人,而另外1.03亿人口虽没有离开农村,但也早已脱离农业生产。

  【仪表网 仪表深度】中国是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着重依靠农业的发展。据资料显示,全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达到2.69亿人,而另外1.03亿人口虽没有离开农村,但也早已脱离农业生产。早在2015年3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就有提到要着重发展先进农机装备,这是基于国家层面提出的对农机装备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强化农业科技支持,推动农业向智能化发展已经是不容质疑的前进方向。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为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范村镇格子头村引进自动喷药机、病虫害物理防治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的出现进一步优化了农业耕作的效率,也从侧面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大田现代农业基地,新式旋耕机的出现让农耕只需通过手机APP来实现。该旋耕机的机身上装有一个小小的智能终端和一个摄像头,这样就能详细记录农机的作业面积、轨迹、土地平整度等数据信息。而APP可以实时收到数据,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看到旋耕机的耕作层有多深、耕作面积多大、有无重复和漏耕的情况。
 
  新式旋耕机的出现依赖于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紧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为节约劳动力和快速发展,农业逐渐向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推广产业化、全程机械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为10.04亿千瓦,原值近万亿元,总量近2亿台套,拖拉机保有量2240万台,联合收割机206万台。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保持在10亿千瓦左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机装备的成型是必然的产物,也让农业与工业结合,而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成为不少专家的研究重点。随着物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机装备也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市场,解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另外,农机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可行性已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和验证,因此这一发展方向是明智之举。
 
  智能农机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我国虽占地面积广阔,但实际可供耕作的土地少之又少。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只有0.1hm²,且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农业机械化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所以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仍然坚持手工操作为主。针对以上情况,政府大力扶持智慧农机经营模式,但由于农民经济能力有限且抗风险能力不足,依旧导致了智慧农机起步困难,这一情况制约了智慧农机的发展。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农机购置补贴、农用燃油补贴、农业、减免税收等。从政策上对农业智慧化转型做出支持。但农机化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间的事,要从老旧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头换面为新型智能化模式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
 
  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化、信息化
 
  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统计内的拖拉机数据中,大型拖拉机为40020台,同比增长-1.12%;中型拖拉机237535台,同比增长11.13%;小型拖拉机340071台,同比增长3.13%;自走式轮式谷物收获机18532台,同比增长19.71%;玉米联合收获机22367台,同比下降4.62%;履带式水稻收获机53969台,同比下降19.15%。此外,半喂入水稻收获机3258台,同比增长63.23%;压捆机同比增长10.68%;插秧机同比下降5.07%。
 
  近年来我国在新型农机装备的研发方面卯足力气,曾经一个大棚需要几十个农民进行育秧、施肥、浇水,而且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环节。但如今,智慧农业园区引进智能云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大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为果蔬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早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中就有关于“现代多功能农机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并且总投入高达2.94亿,可见国家是非常重视智慧农机发展的,未来我国只能农机和农机经济的发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农业现代化不仅为社会节约劳动力,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延伸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