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国内“外强中干”的传感器技术状况,如今彻底摆脱了吗?

仪表产业 2022年03月09日 10:48:08来源:汉威百晓生 16677
摘要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工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

  【仪表网 仪表产业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工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
 
  因此国内有专家指出“传感器技术强则自动化产业强”。但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的几家龙头公司主导,在国内市场,国外传感器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
 
  国内传感器“外强中干”,从技术到认知,国产品牌先天不利
 
  造成传感器这种局面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技术基础。
 
  国内传感器制造业起步晚,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产品技术档次低,品种规格不齐全,国内的传感器产品一度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迄今为止,我国传感器产品尚有大量的品种短缺,能够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少之甚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国产传感器长期依赖国外技术发展,不仅失去了市场,而且也直接导致自身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
 
  造成国内传感器无法在市场上大展拳脚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市场认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很多厂商坚持“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经营理念,因此国内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大都对外企有很强的依赖性。
 
  技术赶超、破除成见,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有差距意味着存在赶超空间。近年来,国内传感器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智能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已经有一批高精尖的小巨人型企业取得了行业瞩目的成果。如专注气体传感器的汉威科技,经过20余年的创新发展,自主研发的气体压力、流量、热释电、振动传感器等产品技术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且大项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让很多受制于国外的传感器产品批量生产,不再任由其漫天涨价。
 
  下游重视、上游提升,传感器国产化呈向好之势
 
  从去年开始,华为缺芯事件让国家及国内制造企业进一步意识到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风险性,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不确定因素增多,促使核心技术国产化变得更为迫切。
 
  尤其是近两年,下游的系统厂商越来越主动接受国内传感器及芯片供应商,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外供货受阻,下游厂商逐步意识到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性,这给我们带了机会。
 
  与十年前相比,国产传感器及芯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上下游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以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的发展水平,大部分传感器都能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并且性能相当。常规的工业气体领域产品都能实现替代,只有部分特殊领域如半导体芯片工厂,还在被国外垄断。
 
  对此,国内的传感器企业也在不断努力,共同加速行业的国产替代。在技术创新领域,越来越多企业不惜成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制造更加优秀的国产传感器产品,帮助上下游企业保妥进口依赖,为我国的传感器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原标题:国内“外强中干”的传感器技术状况,如今彻底摆脱了吗?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