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德国制造”为什么能声名远扬?国内企业应该学学

仪表深度 2019年07月29日 08:34:47来源:仪表网 35549
摘要立足当下,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都能将产品质量、对技工的态度放在位,脚踏实地的做产品、提服务,“中国制造”何愁不发光?

  【仪表网 仪表深度】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德国人每卖出一口锅,就等于失去一位顾客,因为质量太结实了,甚至可以用上100年。
 
  且不论故事真假,但是现在提到“德国制造”,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大家都觉得好。但凡是德国生产出来的产品,似乎都备受人们青睐。在世界制造业中,“德国制造”已成为公认的标杆,是“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德国制造”为什么能声名远扬?
 
  首先,“德国制造”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德国,很多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大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将自己专注的产品不断改进,使用户能够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其次,德国的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为了能更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德国企业宁愿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
 
  后,“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在于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技工、普通技工。在德国,做技工不丢人,技工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正因为如此,德国才拥有了大量的“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中国制造”应该向“德国制造”学习什么?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制造”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走向了世界市场。
 
  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等世界水平之间尚有不小的差距,不少产品被贴上“假冒伪劣”的标签,“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如何提高“中国制造”的上的地位和声誉,值得每一个和每一个企业思考。
 
  首先,中国制造业企业应更多的学习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真正能够获得好口碑的产品,永远都是以质取胜的,而不是靠低价格来抢占市场的。“产品质量不能说‘差不多’就可以了,要做就要做到。”福建某仪表企业负责人表示。
 
  其次,德国对技术工人的重视同样值得学习。在大力宣扬“工匠精神”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技术工人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技术工人拥有幸福感,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制造业,这样才能为“中国制造”输送更多的“匠人”。
 
  后,国内有关部门应出台严格制度对市场进行监管,避免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否则会伤害到制造业的根基,打击从业者的积极性。
 
  诚然,“德国制造”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塑造成的。曾几何时,德国的产品大多是抄袭英法,那时候的“德国制造”是山寨、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发展,才使得“德国制造”享誉,成为品质和工艺的代表。
 
  立足当下,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都能将产品质量、对技工的态度放在位,脚踏实地的做产品、提服务,“中国制造”何愁不发光?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