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告别人工,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

仪表深度 2020年04月21日 15:59:04来源:仪表网 59315
摘要近年来,由于变暖导致的不规则天气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气象预报,而气象预报所依赖的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仪表网 仪表深度】近年来,由于变暖导致的不规则天气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气象预报,而气象预报所依赖的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这其中地面气象观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等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全国试运行正式切换调整为业务运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将与自动化牢牢结合,以往耗费人力、物力与时间的气象观测员工作将成为历史。
 
 
       我国自动化气象观测进程
 
  与以往的人工观测相比,自动化气象观测的观测能力明显略胜。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提高4至8倍,其中云观测站点数约提高3倍,数据量较人工观测约增加10倍,弥补了原有人工观测数据的不足。与此同时,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提高至秒级,传输频次从5分钟提升至1分钟。自动化气象观测所带来的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的大幅提升,让气象预报更精准的同时为人类活动带来环境保障。
 
  早在2018年,我国就已经开始进行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并顺利开展了历试点运行和全国业务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6月15日起,全国地面气象观测项目优化调整为39项,其中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降水、能见度、地面温度、雪、雨夹雪、冰雹、霾、雷暴等32项,各省气象局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和预报服务需求可自定雨凇、雾凇、电线积冰、积雪、雪深、大冰雹的大直径和平均重量等7项观测项目。今年3月18日,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业务运行的通知》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气象观测的历史进程。
 
  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包括气温测量仪器、空气湿度测量仪器、气压测量仪器、风向风速测量仪器、降水测量仪器以及云和能见度测量仪器等。自动化气象观测实现的基础在于电测气象传感器的发展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在这些仪器中的应用。以降水测量仪器为例,常用的降水测量仪器主要为虹吸式雨量计和翻斗式雨量计。传统的虹吸式雨量计虽然也有自动记录功能,但需要定时更换记录纸,无法脱离人工操作。自动虹吸式雨量计以压力传感器代替浮子装置测量雨量,用数据采集系统代替了自记笔和记录纸对测量结果的记录,完成了全自动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数字化。
 
  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进入自动化新时代,在宏观角度推动了气象业务向多样性发展,行业延申至装备保障、设备维护维修、核查标校检测、数据处理分析、质量管理等多方面。这多亏无数气象人的不懈努力,才让地面气象观测拥有自动化的光明未来。
 
  自动气象站面对的挑战
 
  在自动化气象观测进程一片大好的背景下,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建设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就是气象观测仪器。
 
  首先,我国的自动观测仪器技术因起步较晚所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湿度与能见度元器件的质量与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遥测气象仪等仪器在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也还不及国外同类型产品。
 
  其次,自动气象站的建立需要依附于良好的环境基础。我国地形条件与气象条件在不同区域跨度较大,导致自动化气象观测仪器需要因地制宜的适应不同情况的恶劣天气与相对较为复杂的地形情况。这种现象导致我国气象观测台的建设难度大大增加,对仪器的高质量要求与多样性应变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减慢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建设的发展。
 
  后,提高仪器的精度,减少检测误差是保证自动化气象观测长久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实现自动化检定也迫在眉睫。目前想要提高我国气象观测水平,就必须研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气象传感器。在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探测精度和可靠性的同时,研制符合实际需求的其他要素的气象传感器。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标准来规范国产传感器的生产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应当遵守统一的标准,使同一型号的传感器能够互相替换,加速自动气象站的大众化普及。
 
  总结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正式实现自动化仅仅是一个起点,在此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加大自动化观测仪器的研发力度,提升气象观测的水平,加强观测仪器的管理与维护,完善通讯网络的建设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各地的气象局在做好统一布局观测项目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省气象台站的具体观测项目和观测方式,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