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发展弊端分析

行业聚焦点 2011年06月28日 11:13:24来源:仪表网整理 4626
摘要

  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已经发展形成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定论,我们有四条充分的理由。
  
  ,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具备了自己特有的一整套基础理论和技术,其中主要包括传感器理论和技术,检测计量理论和技术,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误差分析理论和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等。在这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中,拥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的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他们的研究开发成果对促进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综观科学技术发展史,当一门新兴学科形成和不断发展时,教育体系,非凡是高等教育就会应运而生出现新的学科教育,培养新的学科人才。我国教育部多年来已经围绕着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设立了一级学科教育体系,现在定名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近250所高校设置了相应的专业,3万多名本科生和1万多名研究生在校学习。我国高校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制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范,已经为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领域培养了几十万学科技术人才;
  
  第三,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与之相适应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这在下面还会具体谈到,因此,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不是在象牙塔内,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第四,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有一个全国性的国家一级的学术团体——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会在推动学科进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的业绩。
  
  当我们分析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现状的时候,不能不清醒地熟悉到它同先进水平相比,同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差距是的,要害的有三点: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小,产值低,企业同样是规模小,产值低。2007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产值3000亿元人民币,只占工业总产值2.5%。10年前,美国仪器仪表产业总产值已达到4千亿美元,占工业总产值4%。目前,美国仪器仪表企业年产值超过20亿美元不少于50家,我国大的仪器仪表企业,京仪集团年产值80亿元人民币,川仪集团60亿元人民币。两相比较,差距实在太大。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和产值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活力与发展。要缩小和消除这个差距,需要我们努力奋斗10年20年。
  
  第二,我国仪器仪表产品质量上、品种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影响到市场销售和正常使用。许多大型精密仪器我们还生产不出来,国内需求几乎全部依靠进口。2007年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出口创下了88亿美元,可是进口却达到了172亿美元,逆差84亿美元,成为装备制造业之。这个问题不解决,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将无法摆脱落后被动的局面。
  
  第三,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还无法承担起科技创新主体的责任。上仪器仪表科技创新发展极快,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大约只需2至4年,多数企业销售额一半以上几乎都来自5年内上市的新产品。而我国仪器仪表产品不少还沿自于20世纪80年代技术引进的产物,相当多企业产品是10年一贯制,靠吃老本为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大的不外乎两条:一是科技创新开发投入资金太少。国外企业用于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8至10%,而我国企业投入资金很少超过3至5%,何况销售收入本来就不多,极大地限制了科技创新的有效开展;二是人的因素,有的领导不重视自主创新,更多的是创新人才匮乏。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要害。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三、趋势特点
  
  当今,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发展的趋势是:面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技术指标和功能不断提高;先采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高新技术大量采用;仪器及测控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日趋明显;要求仪器及测控单元可独立使用、嵌入式使用和联网使用;仪器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化扩展;测控功能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大量发展。技术特点是:综合各种新技术,在研究仪器仪表相关类型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及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开发新的微弱信号敏感、传感、检测、融合技术,物质原子、分子级检测技术,复杂组成样品的联用分析技术,生命科学的原位、在位、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检测技术,创建各类新型检测仪器仪表;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在开发工业自动化测控的在线分析和控制、原位分析及控制、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适应性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结合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发展,在开发医疗诊治的健康状况监测、早期诊治、无损诊断、无创和低创直视诊疗、定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医疗仪器;同时跟踪新学科领域和各类应用领域的发展,开发各种专用、快捷、自动化检测和计量技术及专用仪器仪表。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