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求购 登录 注册
行业资讯行业财报市场标准研发新品会议盘点政策本站速递

中国煤矿机器人销售额近10亿,资源融合将不断加速

下游行情 2023年07月28日 10:24:27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15303
摘要机器人日益成为中国煤矿行业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受国家政策牵引、煤炭资源重要性凸显、“机器换人”迫切性需求拉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矿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仪表网 下游行情】机器人日益成为中国煤矿行业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受国家政策牵引、煤炭资源重要性凸显、“机器换人”迫切性需求拉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矿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线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该报告的专题报告之一《中国煤矿机器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煤矿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目前销售额已近10亿元,其中安控类和掘进类煤矿机器人发展较为迅速。2021年,我国煤矿机器人企业有368家, 较上年增加25. 17%。
 
  我国煤矿机器人研究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概念设计、基础技术攻关、样机研发到推广应用的过程,目前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煤矿机器人技术体系。2019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公布《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聚焦关键环节、危险岗位,重点研发应用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并对每种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基本要求。
 
微信截图_20230728085052
  《报告》称,2021年,全球煤矿机器人销售额占机器人总销售额的1.32%,占比整体呈稳定上升趋势;全球煤矿机器人销售额约3.84亿美元,较上年增加0.68亿美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煤矿机器人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煤炭开采成本低。“未来,煤炭开采劳动力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在机器人等技术带动下,将有更多煤矿机器人市场需求,促进全球煤矿机器人市场的扩展。”
 
  2022年中国原煤增产4.3亿吨(2021年为41.3亿吨),同比增长10.5%。在4月底国家能源局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任立新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长远看,煤炭在我国能源保供中将持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安全增产保供的关键举措。
 
  “煤炭行业属于典型高危行业,生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水害、火灾、瓦斯、冲击地压、粉尘等灾害隐患。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减少高危岗位人员一半以上,条件好的还可形成井下工作面无人采煤、少人值守的场景。”任立新说。
 
  在6月初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局长黄锦生介绍称,目前,矿山智能化建设投资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已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现场应用的煤矿机器人达到31种、1000台套,约300辆无人驾驶车辆在30余处露天煤矿开展试验。228处非煤矿山在破碎、运输、给水排水、在线监测监控与研判等环节实现智能化。智能化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24,不到平均水平的50%。
 
  图为位于准格尔旗的大唐龙王沟煤矿打造的“智慧矿山”,已实现井下18个固定场所无人值守,矿井劳动定员比初设时减少了1000多人;对采煤所需电力进行智能变频调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达30%。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在内蒙古像这样的智能化煤矿已建成126处。 新华社图
 
  《报告》预计,到2027年,中国煤矿巡检机器人需求量为902台,对应煤矿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为7.59亿元;煤矿掘进机器人需求量为692台,对应销售额为27.6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8部门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20年2月公布。该《指导意见》显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各能源大省、市也不断出台方案,明确煤矿智能化发展路径、目标。例如,山西明确煤矿智能化建设目标: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目前智能化煤矿达到120处、涵盖产能6亿吨/年的鄂尔多斯市提出,到2024年所有生产煤矿将实现智能化。
 
  目前,中国煤矿机器人产业仍面临标准缺失、检验检测技术不足、制造成本高、应用推广难等问题。《报告》建议称,可通过加强产业标准体系顶层设计、补齐产业关键技术短板、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研发远程维护技术等途径解决。
 
  “未来,煤矿机器人资源融合将不断加速,创新生态体系趋于完善,煤矿机器人企业将更加注重引入AI、物联网等交叉协同技术,基础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方案定制化开发能力等将得到提高。”《报告》总结称。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广告招商
今日换一换
新发产品更多+

客服热线:0571-87759942

采购热线:0571-87759942

媒体合作:0571-87759945

  • 仪表站APP
  • 微信公众号
  • 仪表网小程序
  • 仪表网抖音号
Copyright ybz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仪表网-仪器仪表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意见反馈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