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
硅碳比对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值,主要通过改变组织中初生奥氏体数量及石墨状况来实现。随着硅碳比值提高,初生奥氏体枝晶数量增加,无论对何种碳量水平均是如此。高硅使奥氏体枝晶在较高的温度即开始生成,且延长了生长时间,使初生奥氏体数量增加,奥氏体骨架得到强化,同时高硅使得共晶结晶时,石墨数量少,也较细小,易于形成过冷形态,石墨顶部较钝,从而使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提高。硅是强的石墨化元素,偏析倾向也较强,高硅时,铸件表层易形成铁素体,珠光体片间距增大,石墨顶部也出现铁素体区,使其抵抗应力松驰的能力下降,
-
热分析仪可以精确测量出铁液的液相线温度与固相线温度,得到铁液的液相线与固相线温度差,根据液相线与固相线温度差导出铁液的测量共晶度(ScS)。这个测量共晶度(ScS)包含了原铁液中所有成分对液相线和固相线的综合作用,是我们可依赖的真实共晶度。计算共晶度是依照铁碳平衡图上的共晶点(CE=4.26)由Sc=C铁/[4.26-(Si+P)/3][1定义式计算得到(ScC)。可见:这个定义式忽略了固相线对共晶度的影响,错误的将亚共晶铁液计算成过共晶铁液。这个错误的定义式至今仍在误导着我们的球铁生产。在球铁
-
熔炼温度决定着合金的吸收和化学成分的平衡。应尽量避免高温加料熔化,使铁液处于高温沸腾状态,元素烧损加剧,氧化剧烈,杂质增加。那么如何避免?勤加料捣料,使炉内温度控制在1360以下。感应电炉炉口结瘤很大程度上就是炉温没提起来,也就是低温熔炼。低温熔炼对电气设备,功率因素都有影响。得尽快的纠正转变观念。在整个熔炼过程中,电炉熔炼由于其设备加保热原理的特性,本质上就是将原材料熔化和辅助液材料溶解扩散的过程,没有冲天炉熔炼过程中的系统除渣过程,对于原材料的表面洁净度要求较高,回炉料需要进行抛丸处理。电炉
-
1、喂丝球化工艺的基本原理所谓喂丝球化,是指将一定成分、一定粒度的球化芯料经卷线设备包裹在一定厚度、宽度的钢皮内,形成适当强度、填充率的电缆状包芯线卷。然后经喂丝设备,以一定速度喂入带有包盖的处理包中,实现球化处理的工艺。目前市场上的线径主要是φ13mm,卷线的长度在2500~3000m,重约1~2t;芯线内w(Mg)量在15%~35%,同时熔有Si、Re、Ca、Ba等元素;芯线的喂入速度为15~40m/min。喂丝球化处理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高镁型球化剂的生产、包芯线卷生产、铁液熔炼、喂丝球化处理
-
一般说来,Ms点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其中以碳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随钢中的碳含量增加,马氏体相变的温度范围下降。随碳含量增加,Ms点和Mf点的变化并不一致,Ms点呈较为均匀的连续下降;而Mf点在碳含量小于0.6%时比Ms点下降得更显著,因而扩大了马氏体相变的温度范围(Ms-Mf)。但当碳含量大于0.6%时,Mf点下降缓慢,并且因为Mf点已下降到0℃以下,致使淬火后的室温组织中存在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N对Ms点的影响与C类似。N和C一样,在钢中都形成间隙固溶体,对γ相和α相均有固溶强化作用,但对
-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由于不锈钢在固态下基本上保持着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不存在a→γ的同素异构转变,所以除了沉淀硬化型奥氏体不锈钢外,是不能用热处理方法使钢强化的。一般的奥氏体钢只能通过冷变形来达到强化的目的。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有除应力处理、固溶处理、敏化处理、稳定化处理及消除σ相的热处理。1)去应力退火为了消除冷加工应力,可加热到300~350℃,保温1~2h,空冷。消除焊接应力时,一般采用850~950℃加热,保温1~3h,空冷或水冷。2)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工艺与淬火工艺类似,只是
-
球墨铸钢是在共析钢中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通过对钢液进行处理,使钢液在凝固转变过程中析出一定数量的球状石墨。球墨铸钢组织中不仅含有球型石墨,而且有大量的块状、颗粒状或网状碳化物。球墨铸钢有如下特点:(1)因同时具备硬质碳化物质相和起自润滑作用的球状石墨组织,故球墨铸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减摩性能和抗粘着性能。(2)具有较高的抗热裂、热疲劳性能。(3)其抗拉强度高于普通低合金钢,强度高于铸铁。(4)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和切削性能。球墨铸钢已成功用于冶金轧辊、导卫板、工程机械的齿轮、塑料成型及金属热加工领
-
影响钼铬铸铁件硬度高的因素较多,我们从铸造工艺、造型方法、材质成分、熔炼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经分析,我们认为碳硅含量不足,铬、锰含量过剩是影响钼铬铸铁件硬度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选择该四种元素含量作为价值工程的分析对象。C和Si:促进铸铁石墨化和基体铁素体化,降低铸铁件硬度。Cr和Mn:增大铸铁形成白口的倾向,提高铸铁件硬度。因此,凡能够增加C和Si元素含量的材料,减少Cr和Mn元素含量的材料均能满足降低铬钼铸铁件硬度的基本功能要求。根据钼铬铸铁件机械性能的要求,寻找具有所要求的基本功能,又能降